數字化改造是提升企業生產效率和管理精準度、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環。近年來,我縣大力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在全市率先推動制造企業數字化普惠改造,不少傳統企業由此實現了管理全流程的數字化轉型。
走進位于岱山經濟開發區的舟山恒順密封件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里一派繁忙而有序,車間外,一套云平臺系統正實時監測著生產環節的各項數據指標。
舟山恒順密封件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生產、銷售及進出口業務于一體的汽配制造企業。借數字化改革的東風,今年3月,該企業將生產“上云”、管理“上云”,順利實現“生產可視化、數據價值化、質量可追溯、庫存更精確、計件更準確”這一初定目標。“我們的汽車型號和單子數量繁多,按單子分就有1萬多種,如果單單僅靠筆寫人記,肯定記不住,還容易出現疏漏。”舟山恒順密封件有限公司總經理施利世說,隨著數字平臺投運,車間、倉庫、銷售等信息全部被整合起來,工作更加順暢高效了。
“量身定制”的云平臺讓企業管理人員不僅可以通過系統后臺實時看到產能負荷情況,還能幫助企業進行科學分析,實施更加科學有效的生產方案。“報廢透明度更高了,現在對于殘次品,我們統一放置,月底再通過云平臺進行評估。”施利世補充道。
舟山岱津機械設備制造有限公司也是我縣制造企業實施數字化普惠改造的受益者之一。在該公司的幾臺云平臺顯示屏上,呈現著綠點和少數幾個紅點。據介紹,綠點表示產品運行正常,紅點則為故障,企業在“云上”就可對生產車間的產品實施遠程監控。
“在這個系統上,我們能直接看到訂單數量、每道工序上流轉的庫存以及發往客戶端的直觀數字等。”舟山岱津機械設備制造有限公司內部顧問李凈芳說,“上云”改造在加速轉型升級步伐的同時,讓企業經濟效益也初顯成效,“像拉桿的周轉一般為一周左右,現在可以縮短1至2天,因為系統能直觀顯示生產卡在哪個環節,便于我們直接解決問題。”
聚焦數字賦能,做大做強制造業。去年以來,我縣先后制定出臺《岱山縣關于促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實施方案》等相關方案、辦法,加大專項配套政策扶持,并編制了以“產業大腦+未來工廠”為目標的新智造“金字塔”型發展實施路徑,引進了數字化服務團隊,為企業提供一對一的保姆式服務。目前,我縣已完成首輪5家企業數字化普惠改造。
“我們將及時總結經驗,并針對船舶修造行業研究數字化普惠改造可行性方案進行推廣,以數字化改革賦能我縣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縣經濟和信息化局數字經濟科科長胡斌表示,今后,我縣將堅持數字化轉型作為發展的關鍵增量,多措并舉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加速駛入高智能的“數字化發展”新賽道。